玉溪留恋银店,德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admin   2024-06-30 18:29   4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不少人都想知道一些关于德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玉溪留恋银店的题,本文为你带来详细的解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傈僳族杂草编织技艺


德昌傈僳族用火绒纱、麻线编织的布俗称“火草布”。生产防火布需要经过20多个加工步骤,包括裁剪、烘干、淋洗、浸泡、整理、漂白、纺纱等。


火草线。每年农历六、七月,傈僳族妇女登高山,从深山洞采集野火叶,将火叶浸泡在水中,除去白色绒毛,捻成火叶。


麻线是将山上种植或采集的野麻经日晒雨淋,用水浸泡,除去皮,然后用纺车将麻织成线制成的。


德仓傈僳族的传统火织布是在自制织机上织造的,操作简单方便,可织单层或双层织物,还可织有花卉图案、花边的腰带。织机和竹板是织机的两个重要部件。前者决定是否将网格和图案编织到织物中以及网格图案的尺寸和数量,而后者则紧紧地压缩编织线。使用前,将拉出的线一根一根地穿过,并用它来拉紧正在编织的每根线。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而且编织的火草亚麻布既美观又坚固。


在编织之前,傈僳族妇女会安排三到五人一组进行劳动。不同的牵拉方式决定了织物的单层或双层、长度和宽度。它可以有超过10个臂和100个宽度。然后,这些线一根一根地穿过织布机和竹板,线的两端固定在杆子上,挂起织布机,开始编织。


火麻编织


牛绒编织布由两个滚筒编织而成,一个滚筒交替使用火绒线,另一个滚筒使用亚麻线。织工坐在织布机的一端,脚下踩着竹板。竹板在织机上上下移动,将纱线分成两枝,踩在上面,纱线在中间。竹板编织在一起成为一整块。这时,要编织图案织物,可以添加各种颜色的线。


2014年,布尔普尔编织技艺被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里苏服装


傈僳族因所穿的麻布衣服颜色不同,分为白傈僳族、黑傈僳族、花傈僳族。德昌傈僳族又称花傈僳族。她们的服饰色鲜艳、古朴,采用手工编织的粗布、麻布制成,全部由傈僳族妇女精心缝制。傈僳族民间有句俗话“傈僳族女儿不勤快,傈僳族男无衣服”。男女服装款式具有民族特色,装饰性很强。


男士服装多为白色,带有一些刺绣。男子头上缠着绿布“葫芦”手帕,身穿短胸衫,腰系麻带,外穿无领无袖山羊皮袄,脚上裹着绿布绑腿。


女装精心搭配线和十字绣。成年妇女头上包着一尺宽的青布帕,帕上有“中”字形图案,包着与脚一样大的发髻。部分排扣刺绣窄袖上衣,长至膝盖以上。裙子有多个褶子,脚踝和裙子上绣有几排波浪。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羊毛编织的腰带。它宽5-6英寸。


古代傈僳族传统服饰


傈僳族不论年龄、性别,外出时都携带手工刺绣的“露什尔”。


2009年,傈僳族服饰被四川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查委员会评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傈僳族婚礼习俗


德昌傈僳族的婚礼礼仪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非常有趣的民族特色。每年农历7月15日后两个月宣布结婚、订婚。不需要媒人,也不讲究订婚礼物。通常,男孩的父母会去女孩家安排婚姻。大多数婚礼日期都安排在农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之间。


傈僳族婚俗的主要特点如下


1、新郎家人欢迎新娘,并邀请两名见证人主持婚礼。


2、结婚前请长辈祝福家神、祖先,并在每个婴儿的肩上放一块麻布,以示结婚。


3、纳帕带着两个助手和一块小羊腿骨出发了,以满足新郎的要求。到了女方家后,女方还拿出一块羊腿骨,表示“求婚”。“没关系。你不会后悔的。”


农历初二至初六是傈僳族人民拜年、走亲访友的日子。刺绣、编织和舞蹈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


每逢初六,白天洗衣服、捡柴火,晚上则烧猪蹄、祭祖。


11天中的第七天进行的活动与第一天基本相似。这一天,日出之前,人们必须祭祀神灵,祭祀后才能使用锄头、刀子等生产工具。


12、农历正月十五,用猪项链祭祀家神、天地,季节结束。


2009年,傈僳族阔氏节被四川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查委员会评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傈僳族嘎基萨尔舞


“卡基克萨尔舞”在傈僳语中是来跳优美舞蹈的意思。旧时有七十二首歌、七十二个舞。正如傈僳族俗话说“傈僳族孩子不会说话就学唱歌,不会走路就学跳舞”,傈僳族的舞蹈主要反映了他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和日常劳动生活。《迎宾舞》、《兄弟舞》、《迎宾舞》、《豹舞》、《钩舞》、《斗鸡舞》、《大雁南飞》等。挖红薯、装粮、捡物、纺麻、追麂、喝鸟水、打娃娃、找朋友等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傈僳族的生产生活。舞蹈方法包括桑巴尔舞、奇巴尔舞、对接舞和背舞。形式多样,有数人至数十人手拉手围成圈,或站成两行,两人一组跳舞。傈僳族在祭祀庆典、婚嫁喜事、节日、丰收庆典、祈神拜神、青年男女聚会时都要跳加克克萨尔舞。


一边编织衣服,一边跳起热闹的Kakijal舞蹈


2009年,傈僳族嘎其吉萨勒舞被四川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查委员会评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傈僳族葫芦生产技术


傈僳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节日、婚礼、婚礼等都离不开葫芦乐器。德昌傈僳族女子喜吹二吹,男子喜吹自制五管木城。葫芦制作是一种由男性传给女性的低劳动手工艺。男性通常在14或15岁时开始学习如何制作它们。生产工具主要是各种特种刀具,原料有黄竹、泡沫竹、空心竹、葫芦、黄蜡等。制作过程包括采葫芦、砍竹子、切竹管、制作簧片、加工葫芦和管子、粘管子、加扩音器和最后调音。


2009年,四川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将傈僳族白城制作技艺评定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Risu口腔线生产技术


竹口弦,又称“响面”、“吹面”、“弹面”,是一种通过吹动或拉弦而发出声音的小型乐器。德昌傈僳竹串采用优质黄竹,经厂家精心加工而成。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选料、干燥、取料、整形、刮片、制舌、试音、调音、整形等。典型的Risu口弦是一件式或三件式,具有独特的形状和制造方法。演奏方式有拨弦和伸展两种,曲调表现生产劳动、爱情生活、失恋情怀,内容十分丰富。竹弦外管上雕刻图案,既是为了装饰,也是为了表达情感。于是,口带就成了傈僳族妇女最喜爱的物品。


2011年,傈僳族口弦技艺被四川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评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Risu的刺绣技艺


Risu刺绣主要在草织物上完成。中老年人服装上的刺绣,线条、图案简洁明快,显得古朴大方,而年轻人服装上的刺绣则以强烈的对比引人注目。复杂而精致的刺绣提供了独特的风格。刺绣部分主要包括领子、袖子、裙子、背裙、盖头和肩包。图案可自然选择,绣花、鸟、草、虫等,以双面、四面连续造型为主。常见的图案有三跳针、羊蹄十字、波浪花、八角花、树林、三色堇、小动物等。主要技法有十字绣、直针、平绣、立体绣、乱针绣、错针绣、补片绣等。


2011年,四川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将傈僳族刺绣技艺评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傈僳族口音


傈僳族能歌善舞。傈僳族人民十分爱好唱歌、唱歌。有句话说“不吃盐就吃不了,不唱歌就吃不了盐”。德昌傈僳族高亢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曲调高亢悠长,歌曲优美,节奏十分自由,富有韵味,极富感染力。傈僳族妇女都爱唱歌,能自由自在地用嘴唱歌,用嘴写诗。


本文地址:http://pichichio.com/post/440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